白血病是一群癌症种类的统称,它通常发病于骨髓,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。这些异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发育完成,称之为芽细胞或白血病细胞。症状可能包含:出血与瘀斑、疲倦以及感染风险增加。这些症状会因缺乏正常血球而发生。
症状 | 骨痛, 头晕, 减肥, 胸痛, 水肿, 心绞痛 |
医学专科 | 血液学 |
白血病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类型:
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
急性髓系白血病
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
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
这种分型依据疾病进展速度和恶性 白细胞的类型及特征。
急性白血病进展迅速,由未成熟细胞组成。
慢性白血病进展缓慢,由更成熟的细胞组成。
淋巴细胞白血病由淋巴细胞或其前体细胞恶变产生。
髓细胞性白血病(髓细胞白血病或骨髓性白血病)由中性粒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恶变产生。
白血病的症状,主要跟骨髓内造血功能的破坏有关。由于,白血球有穿渗进入组织的作用,部分症状也跟此种特性有关。(白血病的症状繁多,仍有本文未能涵盖者。由于大部分白血病的症状,没有特殊性,拥有这里列举症状的人,不一定是得到白血病。得到白血病的病人,也不一定会拥有这描述的所有症状)
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
容易发生青肿,点状出血: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,以致血小板缺乏。
贫血: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,导致红血球的缺乏。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气喘和晕眩。
持续发烧,感染经久不愈: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,无正常功能,导致免疫力下降,容易受到感染。
血癌细胞穿渗组织引起的症状
淋巴结肿大
骨痛或关节痛: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。轻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,常会引起剧烈疼痛。
牙龈肿胀、牙龈出血
肝脾肿大
头痛和呕吐:血癌细胞穿渗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。
皮肤出现硬块:因为看起来呈微绿色,又称“绿色瘤”
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积水
各类白血病的特殊表现
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:弥漫性出血,造成皮肤和黏膜瘀伤和流血,淋巴腺肿大、肝脾肿大及骨髓外组织的侵犯等特殊表现。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:白细胞显著增高,脾脏肿大,部分病例血小板增高。
慢性淋巴性白血病:很少发生在汉人身上,是北美和欧洲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。
急性淋巴性白血病:若是导致胸中膈淋巴腺肿大,往往压迫气管,导致“呼吸急促”咳嗽。
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:因为血中钙离子过高,导致脱水,意识不清,昏迷。
白血病细胞最终占据骨髓,替代或者抑制发育为正常血细胞的细胞功能。正常骨髓细胞功能受到干扰可导致下列细胞数目不足:
红细胞(导致 贫血)
正常白细胞(增加感染风险)
血小板(增加出血风险)
白血病细胞可能会侵袭其他器官,包括肝脏、脾脏、淋巴结、睾丸和脑。
大多数类型白血病的病因未知。辐射暴露、接受有些类型的化疗或接触某些化学品(如苯、一些杀虫剂和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)会增加某些类型白血病的发病风险,但受暴露人群中仅有极少数会出现白血病。某些遗传性疾病,如 唐氏综合征和范科尼贫血,也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。有些人患白血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。
目前高度怀疑与艾滋病致病病毒 (HIV-1) 类似的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 1 型 (HTLV-1) 可引起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——成人 T 细胞白血病。埃-巴二氏病毒(也可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)感染与亚洲和非洲发生的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。
药物治疗,通常采用化疗、免疫治疗和/或靶向治疗
有时可以采用干细胞移植、放疗或手术
很多白血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,部分可以治愈。治疗方案由不同类型的药物组成,称为
化疗:化疗方案包括可杀死分裂中细胞的多种药物。因此,化疗药物可攻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,但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伤害。
免疫治疗:免疫治疗是利用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抗癌治疗。
靶向治疗:靶向治疗方案由多种可攻击癌细胞固有生物学机制的药物组成。
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杀灭正常细胞的可能性都低于化疗,因此耐受性更好。医生根据白血病的类别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药物组合。有时可以采用 干细胞移植、 放疗或手术。
白血病的并发症可能需要治疗。如果白血病导致重度贫血,患者可能需要输血。如果发生感染,他们可能需要抗生素。如果发生出血,他们可能需要血小板输注。
白血病得到控制,骨髓中异常细胞的数目非常低被称为患者病情缓解。如果白血病细胞数目再次增长,则称为患者疾病复发。
有些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出现恶化,进一步治疗的潜在益处可能极其有限。此时保持患者舒适可能比尝试轻微延长其生命更重要。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必须参与决策。此时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于提供 人文关怀、缓解症状和维持尊严。
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白血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年龄,以美国为例:
急性骨髓性白血病:20岁及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24%,20岁以下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%。这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。
急性淋巴性白血病:20岁及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5%,20岁以下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89%。这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。
慢性骨髓性白血病:五年生存率为69%。这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慢性白血病类型。对持续服用伊马替尼药物的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,有90%的患者至少活了5年。
慢性淋巴性白血病:五年生存率为85%。这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,在亚洲人中很罕见。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属于惰性淋巴瘤的范畴,其预后通常比白血病要好一些。